中国消费者报北京讯(记者任震宇)今年以来,中国者协早教、消费健身等预付式消费领域出现的警害消合法“职业闭店人”侵害消费者权益问题受到社会广泛关注。9月9日,惕职中国消费者协会揭露“职业闭店人”的业闭惯用套路,呼吁警惕职业闭店行为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店行
中消协指出,为侵“职业闭店人”是权益指专门为经营不善尤其是采取预付费经营模式的经营者策划闭店方案、实施闭店行为,中国者协并处理经营者遗留维权纠纷的消费群体。“职业闭店人”的警害消合法一般操作是,在明知经营不善即将关门的惕职情况下,联合经营者开展低价促销充值,业闭吸收更多预付资金并挪用转移;再将原来的店行法定代表人变更为其他没有实际偿债能力的人,使原法定代表人“套现走人”,为侵脱离原法律关系;最后,一夜之间关门歇业,原经营者失联不见,由职业闭店人接手消费投诉、各类诉讼等事项。职业闭店行为多发生在预付式消费领域,目的是帮助经营者套走预付消费资金,逃避法律责任,降低向消费者承担责任的成本和风险。
为防范职业闭店行为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中消协提醒消费者,预付式消费需谨慎决定、量力而行。消费前,建议消费者面对促销尤其是预付式消费促销保持理性,先评估真实消费意愿和实际消费能力,再结合商家信誉、商品服务质量等信息货比三家,谨慎决定,不要因贪图优惠而冲动消费。
在进行预付式消费时,务必签署书面合同。消费中,建议消费者要求经营者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二条的规定提供书面合同,仔细审阅商品服务的具体内容、价款费用、预付款退还方式、违约责任等合同核心条款,尽量避免一次性大额充值,妥善留存发票、收据、与经营者沟通记录等凭证。
如果遇到闭店操作,要先留证再投诉。消费后,如果发现商家停业、关门、跑路、失联并且具有职业闭店行为特征,建议消费者收集相关证据,向消费者组织或者有关行政部门投诉。如果遭遇商家闭店前恶意促销圈钱涉嫌诈骗,建议消费者及时向公安机关反映情况。必要时,消费者还可以选择向人民法院起诉,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责任编辑:温馨宁宿州:发挥城市公园生态价值 打造人居环境绿意空间
在湛江吴川,经营10万+用户的相亲生意
广西南宁将全面实施电梯无纸化维护保养记录
番茄渣中番茄红素的提取工艺研究(一)
全国公安机关已侦办网络谣言类案件4800余起 关停违法违规账号3.4万个
陕西西安:严查向未成年人无底线营销食品行为
“绿美广东从我做起”!暨南大学环境与气候学院院长陈达为绿美广东代言
梁氏获评广东首个国家级大口黑鲈良种场!2024年供应加州鲈水花15亿尾
人社部等3部门联合发布网络主播等19个新职业
江苏南京召开中小学食品安全工作会议
江苏南京:多措并举促节日消费更安心
福州仓山:春节期间受理处置15起“菜篮子”价格投诉
铁路部门实施重点旅客运输服务新规则
“打卡全额返”遭翻车 商家未告知时效引纠纷
从指“枭”为“跍”说起
黑龙江哈尔滨:春节期间消除特种设备安全隐患59项
宿州:做足旅游文章 激发春日旅游新活力
陕西12315去年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8300多万元
北京朝阳积极开展春节期间安全保障工作
浅析循环农业发展与环保治理有效统一的措施(三)
国家医保局:医保药品耗材追溯信息查询功能上线
北京石景山:对冬奥会驻地酒店开展移出期前全面检查
北京朝阳:开展2022年春季学校食品安全专项检查
竹笋膳食纤维的改性研究进展(二)